歷史沿革
開山之前
草創時期 -1967年以前
在國共相爭之際,
星雲大師青年時跟隨「僧侶救護隊」一起乘船到台灣,
而後於筆耕教學中,暫時免於困頓失所,借住於中壢圓光寺,
兩年苦行勤力作務,
而後到新竹青草湖「台灣佛教講習會」,做了一年半的教務主任。

1952年應邀至宜蘭雷音寺講經說法,
成立宜蘭念佛會,鼓勵青年學佛,
首創佛教第一支歌詠隊。
01開山奠基
02弘教立宗
03傳燈
04承先啟後
05復興祖庭‧兩岸交流
06繼往開來
1個十年
開山奠基時期
1967 - 1976
有鑑於台灣佛教教育積弱不振,大師決定仿照大陸名山古剎的規制,創建一座叢林道場。為培育僧伽人才,大師先於一九六五年在高雄創辦壽山佛學院,因場地不敷使用,幾經尋覓,一九六七年購得高雄縣大樹鄉的二十餘甲麻竹園,開山奠基,歷經四十載,始成今日壯闊宏偉的寺宇規模。

當時,大師將壽山佛學院遷移回本山,並率領眾弟子胼手胝足,歷經無數艱辛困苦的奮鬥,於最初十年創建佛光山期間,陸續將東方佛教學院、大悲殿、觀音放生池、龍亭、彌勒佛像、大慈育幼院、朝山會館、大佛城、佛光精舍等興建完成,並著手草擬各種叢林制度辦法。東方佛教學院招收青年學子學習佛法,由大師邀集佛教界名師授課。如今所培育的人才遍及海內外,廣為弘揚人間佛教,建立人間淨土,為中國佛教的發展開創新紀元。
草創時期
1967年以前
  • 19
  • 54
1954年 迎請藏經
在1950年代重建期的台灣,民眾多信仰民間宗教,佛教與道教難以區分。大師為弘揚正信佛教,創新布教方法,擴散佛法。1954年,大師引進《頻伽藏》至雷音寺,豐富寺院藏經。當時台灣缺乏《大藏經》,孫張清揚女士賣掉首飾,協助從日本購入並影印於台。1955年,大師發起並領導「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」,以講座、佛曲、幻燈片等豐富方式,將佛教文化帶至台灣各地及澎湖,種下智慧之種,開啟現代化弘法的新篇章,對台灣佛教發展產生深遠影響。
  • 19
  • 58
1958年 每月印經會
歷代刊印之各版經典譯著,雖保存聖言經教,亦提供學者研究與發揚之依據。然各版刊印之經文,未將經典分段標點,且編排古板,令人望經興嘆。1958年3月1日,大師乃提倡每月一經,組成「每月印經會」,將艱澀難懂的經文,採新式標點,加以分段、分行,使佛典能普遍為大眾所接受,是改進閱讀佛經的一大創舉。
  • 19
  • 59
1959年9月3日
大師於台北三重創立「佛教文物流通處」,以文化服務和流通書籍來續佛慧命。
開山奠基時期
1967年-1976年
  • 19
  • 67
1967年
5月16日 星雲大師將「佛教文物流通處」售出並南遷,於高雄縣大樹鄉購地建寺,建設「佛光山」,訂下四大宗旨─「以文化弘揚佛法、以教育培養人才、以慈善福利社會、以共修淨化人心」。而後以此日為開山紀念日。
  • 19
  • 68
1968年7月
大師帶領師生進行25天環島布教活動,製作〈偉大的佛陀〉宣傳冊,聖歌、傀儡戲、雙簧照片展覽等佛教節目,以符合當代人心需求的方式,將佛法推入人間,寓教於樂。
  • 19
  • 69
1969年7月
第一屆大專佛學夏令營。
  • 19
  • 72
1972年10月9日
台視製播大師著作《釋迦牟尼佛傳》成「佛祖傳」連續劇,是佛法現代化走入家庭、藝術化的表現。
  • 19
  • 75
1975年3月18日
《覺世》旬刊創立。
1975年10月7日
旅日僑僧仁光法師贈送佛光山《鐵眼版大藏經》一部,共二千六百餘本。為尊重將世界珍貴的法寶,特舉行隆重迎藏儀式,由大師率領大眾搭衣列隊迎請法寶,這也是台灣佛教首次迎藏儀式。
1975年10月
星雲大師在台北國立藝術館連續三天經典佛學講座,萬人聆聽,也是佛陀的法音首次進入到國家會堂,發揮淨化社會、美化人心的教化功能。
  • 19
  • 76
1976年3月
《佛光學報》創刊號出版,開啟佛教學術研究之先端,希望提供有識之士 ,作為 鑽研浩瀚佛 學的參考,達到培養佛學研究的風氣、發揚經論真義等目標。也做為佛光山開山第十年的獻禮。
1976年5月1日
依空法師等數十位青年出家,開佛光山第一批大專學生出家之先河。
弘教立宗時期
1977年-1986年
  • 19
  • 77
1977年4月
《覺世旬刊》增編《覺世》月刊雜誌版,提升佛法義理深度及廣度,與報紙版並行,以接引更多讀者。
1977年7月
大師成立「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」,冀將歷代藏經重新校勘、標點、分段、釋義等,使藏經更現代化、普遍化。同月並有多本重要出版品問世:星雲大師多年來講演紀實─《講演集》、《佛教聖歌集》、《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》。
  • 19
  • 78
1978年2月21日
第一所佛光書局由佛光出版社於台北開設。
1978年4月5日
日本原始佛教學泰斗水野弘元教授應邀,在佛光山作佛教學術專題演講。哲學家牟宗三也應邀在台北別院講演「天台宗在中國佛教哲學上的地位」。
1978年10月4日
大師和教界諸山長老數十人在台北將「中華文化歷史圖」三千幅,交由僑務委員會轉送歸國僑胞。
  • 19
  • 79
1979年1月10日
「佛教自強愛國梵唄音樂會」義演,首次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,是佛教音樂進入國家殿堂演出的開始。
1979年4月5日
以大師著作《玉琳國師》為藍本改編的「萬金和尚」,首次以話劇方式在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館公演四天。
1979年9月4日
佛光山首開佛教電視弘法之先例,在華視製播「甘露」節目,每周播放,亦是佛教史上第一個電視弘法節目,榮獲教育部與新聞局頒贈「社會教育建設金鐘獎」。
1979年10月1日
《普門雜誌》創刊。
  • 19
  • 80
1980年2月16日
佛光山首創春節平安燈會(燒頭香),並舉辦「佛教故事電動花燈展覽會」,吸引百餘萬人上山賞燈禮佛,此後年年舉辦春節平安燈會。
1980年5月4日
大師致力佛教文化、教育、慈善等事業之推動,培育眾多青年人才,榮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「榮譽文藝獎章」。隔年佛光山受頒「教育文化社會慈善獎」。
  • 19
  • 83
1983年1月1日
佛光山「佛教文物陳列館」開幕,是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,典藏千餘件佛教藝術精品,將歷史的精緻與智慧展現給現代人士。
1983年5月23日
由佛光山製播中視「信心門」節目,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 發「最佳社會建設獎」。同年7月中廣公司也開闢「信心門」廣播節目。
1983年9月
《佛光大藏經.阿含藏》出版。
  • 19
  • 84
1984年8月
佛光山民眾圖書館與日本駒澤大學圖書館達成交換學報協議,佛光山以《佛光學報》、《普門雜誌》交換駒澤大學佛教學部《研究紀要》、《宗教學論集》等五種定期刊物。
  • 19
  • 85
1985年5月3日
大師主講《六祖法寶壇經》節目,於台灣電視公司播出,首開佛教電視講經先河。
  • 19
  • 86
1986年4月1日
《覺世》旬刊自一○一四期改版為卅六開袖珍型書冊,每十天發行四十萬份,全部免費贈閱。
傳燈時期
1987年-1996年
  • 19
  • 87
1987年3月9日
中華日報首開先例,開闢佛教副刊,大師命名「無盡燈」。
1987年7月
慶祝開山二十週年,舉辦首屆「佛光文學創作獎」,由詩人余光中、聯合報副刊總主編瘂弦先生等擔任評審。
1987年3月11日
全國各縣政府和佛光山各別分院聯合主辦「佛光山春季佛學講座」,禮請大師、慈惠、慈容、心定、依空等十幾位法師主講,共計三十四場。
  • 19
  • 88
1988年3月26日
以全省行腳托缽所得之善款,成立「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」,大師為創會積極推展佛教文教事業。
1988年7月
成立「佛光山視聽中心」,製作開發影視、錄影、錄音帶,突破文字侷限,向有聲文化領域邁進。
1988年10月
《佛光大辭典》出版發行。乃由比丘尼慈莊、慈惠、慈容、慈嘉、慈怡、依嚴、依空、依淳、達和法師等九位編修委員,慈怡法師主編,暨永祥、覺明法師等百餘工作人員共同編輯,經歷十餘年完成。
  • 19
  • 89
1989年3月1日
《覺世旬刊》由三十二頁增版至六十四頁。
1989年5月27日
加州柏克萊大學東方語言學系研究所路易斯.蘭卡斯特教授發起「電腦大藏經」計畫會議,擬將梵、藏、巴、中、日等各種語文的大藏經版本輸入電腦,佛光山負責漢譯部份。
1989年11月
大師在香港舉行三天佛學講座,推動香江學佛風氣。同月並於西來寺宣講《六祖壇經》,是美洲大陸首次以佛門傳統「開大座」講經的弘法,顯示美國社會對佛法的接納。大師宣布在洛杉磯籌辦西來大學。
  • 19
  • 90
1990年3月5日
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成立「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」,由藍吉富教授領導國內六 名佛學界研究人員,七月前往考察,並撰著論述。將研究論著彙集成《雲南大理佛教論文集》,首開台灣佛教學術界對大理佛教文化實地研究之風。
  • 19
  • 91
1991年3月1日
華視播出「星雲法語」,獲新聞局頒發「社會建設金鐘獎」。一九九四年,中視播出 「星雲說」、台視播出「星雲說喻」,自此台灣三家有線電台每日都有佛教節目播出。
1991年9月
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》套書出版,共一百三十二冊,結合海峽兩岸佛教學者百餘人編撰而成,屬白話佛典的精華精萃,具備通順易懂、文簡義賅的特色,也是首次古典經論中重要著作的系統性整理,將佛典裡具有思想性、啟發性、教育性、人間性的章節作釋義,有別於坊間一般「照本翻譯」的白話佛典,使讀者能充份享受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的法喜。
  • 19
  • 92
1992年
由星雲大師著作《玉琳國師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〈再世情緣〉,播出後得到熱烈回響,希望這齣寓教於樂的戲劇,能達到「匡正社會風氣,增加人間道德勇氣」的作用。
  • 19
  • 93
1993年8月27日
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「星雲大師佛學講座」三天,大師主講「金剛經大義」,共有六萬人聽講。
  • 19
  • 94
1994年3月10日
大師為佛光大學建校募款,於活動中創立「素齋談禪」,這是一種蘊含文化、藝術氣息的聚會,各界在溫馨、自在的氣氛下彼此交流,吃的歡喜,吃得歡喜,談得盡興。佛教也是如此的,要能隨時代的需要做相對的調整,並且契合人心,才能達到弘法度眾的目的。
1994年7月1日
台灣電視公司播出「星雲說喻」,大師成為首位跨三台的宗教節目主講人,創電視界新歷史。
1994年12月
《佛光大藏經‧禪藏》出版,共五十一冊。
  • 19
  • 95
1995年3月4日
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台北道場成立佛光緣美術館,是台灣第一座佛教界專業美術館。
1995年5月
佛光山「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」系列活動正式展開,佛光出版社及普門雜誌社承辦活動包括:文學獎、攝影獎、歷史文物展、台灣古寺巡禮等,出版永芸法師主編的《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》特刊。共為期三個月的活動,目的提升佛教歷史文化的價值,獲得很大的回響。
1995年9月
大師編著的《佛教叢書》出版,主要為讓一般學佛者,能有系統、有組織、有條理的認識佛法全貌,作為弘法布教及自修研究之用。同月,佛光出版社出版國內第一套佛教寓言書《百喻經圖畫書》。是以《百喻經》為題材,改寫編繪成的佛教兒童文學,是全國第一套佛教寓言圖畫書。

《普門雜誌》應邀參展「國際期刊聯盟」世界大會,為佛教期刊首度展出者。
  • 19
  • 96
1996年5月16日
慶祝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,佛光山舉辦功德主會、佛光山文物收藏展、佛光山開山紀念碑及百人碑牆正式揭幕。總統李登輝致贈「傳燈萬方」匾額致賀,五千多人觀禮。
1996年9月4日
「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影片」首映典禮,大師與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邱順清、廠家林鴻鐘、導演王童主持。
承先啟後時期
1997年-2006年
  • 19
  • 97
1997年5月
《佛光大藏經.般若藏》出版,全套四十二冊。佛光山第一套「電子佛典」─《佛光大辭典》光碟版出版,實現大師「藏經電腦化」的構想。
1995年5月16日
佛光山開山屆滿三十年,為加強徒眾潛修與教育,經大眾議決實施「封山」,由大師親自主持封山典禮,開示「佛光山『封山』的意義與緣起」,並舉辦四十九日參禪、念佛修道會,以提供教界僧信大眾及社會各階層人士,有因緣共同精進修道。
1995年12月14日
「佛光衛視開播暨彌陀聖誕法會」開台儀式,於桃園縣林口中正體育館舉行, 大師啟動象徵佛光衛視的按鈕,二萬餘位信眾前往參加。
  • 19
  • 98
1998年5月12日
大師主持台北三重「佛光緣文化廣場」開幕剪綵。
  • 20
  • 00
2000年4月1日
《人間福報》正式創刊。
2000年9月
創刊二十一年、發行二百五十二期的《普門雜誌》,九月發行最後一期月刊,後轉型為學術論文刊物。
  • 20
  • 01
2001年1月1日
《普門學報》創刊,每逢單月一日出刊,內容主要為中、英、日等語言書寫之佛學論文。
2001年1月13日
大師於佛光山頒發「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顧問」證書予大陸學者方立天、樓宇烈、賴永海、陳兵、鄭炳林等五位教授。
2001年5月
馬來西亞《星洲日報》之「星洲互動」網站獲得佛光山協助,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套以多媒體方式呈現的網上廣播劇《釋迦牟尼佛傳》。
2001年12月14日
佛光衛視榮獲行政院新聞局「九十年優良衛星電視頻道獎」。隔年10月1日正式更名為「人間衛視」,以年輕化.教育化.國際化.公益化 為四大方向,成為全民的民間公共電視台。
  • 20
  • 02
2002年1月
大師聯合台灣佛教界,共同恭迎西安法門寺「佛指舍利」到台灣供民眾瞻仰。由大師籌組委員會,並由大師代表與中國佛教協會代理會長刀述仁,於香港簽訂《佛指來台協約》。佛指舍利自大陸陝西省西安法門寺,由大師、吳伯雄等四百多位人士搭機護送,經香港後抵達中正機場,受到台灣十萬信眾夾道接迎。第一站安奉在台大體育館,隨後至三峽金光明寺、高雄佛光山、台中梧棲綜合體育館、中台禪寺等地供奉,供各界瞻仰。
2002年9月1日
人間福報聯合各大媒體團體發起「媒體環保日,身心零污染」活動,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行誓師大會。
  • 20
  • 04
2004年11月16日
人間福報以「守望媒體.守護台灣」十一篇社論作品,入圍第三屆卓越新聞獎 「平面媒體類新聞評論獎」,此獎項相當於台灣新聞人的「普立茲獎」,入圍即受到高度肯定。
  • 20
  • 05
2005年1月1日
人間衛視長期獲得新聞局肯定及全國有線系統支持,即日起確認為「公益區塊」,於全國有線系統第七、八頻道定頻。人間衛視邀請知名藝人在國父紀念館舉辦「人間有愛.為公益而唱」演唱會,並將售票所得部分捐作南亞賑災款項。
2005年4月1日
人間福報創刊五週年慶在台北道場舉辦「展望媒體.守護台灣」座談會,由國策顧問柴松林教授主持,大師與張作錦、黃肇松、俞國基等三大報資深媒體人 座談,期喚起媒體的淨化與自覺。
2005年4月8日
大師應馬來西亞國家畫廊邀請,為「覺有情-星雲大師世界墨跡巡迴展」主持開幕儀式,為首度以佛教人士身分在該國的國家畫廊展出;亦是大師五十年書寫墨跡在世界首展。
2005年5月5日
人間福報「二○○五年第一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」在台北世貿二館舉辦,四天參展攤位達三百一十七個,入場參觀有十萬多人,自此至今每年舉辦,近年改名為「國際蔬食文化節」。
2005年7月19日
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公布評鑑「優良電視頻道」名單,人間衛視獲評為全國唯一優良頻道。
  • 20
  • 06
2006年3月29日
首次由東森、TVBS、人間衛視有線電視聯播文化紀錄片「佛國之旅」,在台北道場舉行開播記者會。
2006年5月4日
大師榮獲中國文藝協會「九五年榮譽文藝獎章-文化貢獻獎」、慈惠法師榮獲「第四十七屆文藝獎章-藝文工作獎」。此為評審團隊五十多年來首次決議得獎人為宗教人士,見證佛光山為佛教及文學、文化貢獻與對社會教育影響力。
2006年8月8日
人間衛視、中華總會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「第三屆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」開幕典禮暨「全球讀經日」活動,大師開示致詞,並與南京夫子廟、西安大雁塔數萬名兒童讀經現場連線。
2006年8月15日
1996年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時,大師宣布「封山」。今年時逢佛光山四十週年,大師 於八十華誕前夕宣布「封人」,自許八十歲以後的人生,要為佛教做更多事。
2006年10月21日
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-創團巡迴首演音樂會,在金光明寺舉行首次團練,慈惠法師開示梵唄讚頌團緣起、成團緣由、佛教梵唄推廣至全球五大洲及大陸兩岸佛教梵唄展演因緣,有成員五十多人參加。
復興祖庭‧兩岸交流時期
2007年-2016年
  • 20
  • 07
2007年2月15日
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會,於雲居樓舉辦「佛光山文教博覽區」,除展示40年來各項文化、教育的成果外,同時展出髮繡作品─<姑蘇繁華圖>。具有「基尼斯之最」(通稱金氏世界紀錄)桂冠的髮繡作品,取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一級文物,清代著名畫師徐揚的傳世之作。覓集1,000餘名不同民族少女、60餘種顏色高達百萬根頭髮,精選30名高級繡工,歷時3年完成。
2007年6月16日
《人間福報》之〈科學版〉、〈人文版〉獲教育部終身學習專版計畫之肯定與補助。
2007年8月22日
人間衛視邀約30多個不同國家政府使節或在台灣的使館辦事處代表,透過精緻廣告拍攝,經由代表介紹其國家地方特色、文化、風土人情等。「世界友誼日」廣告系列,期待啟開世界之窗,建立國與國之間的聯繫、人與人之間的聯誼。電視中心並精心策劃出版中英字幕《佛國之旅全集》全套50集,透過節目帶領大眾一同遨遊印度、尼泊爾、韓國、泰國、拉達克等地。
2007年9月
《人間福報》推出週末版,為社會大眾設計豐富具深度的人文議題,人間衛視為邁向「亞洲華人NPO慈善媒體平台」願景,節目創新內容,以帶領國際人士深入了解華人對社會關懷的發心。
2005年10月
為落實日本佛教本土化,同時讓當地民眾認識人間佛教理念,於 2007年成立東京協會翻譯組,邀請東京協會精進分會副會長森田陽子老師指導,以翻譯星雲大師著作為主。
  • 20
  • 08
2008年1月1日
大師前往揚州,主持「鑑真圖書館開館」暨「揚州講壇開壇」典禮,並成立之上海大覺文化,與大陸各大出版社合作,出版星雲大師簡體版著作。
2008年3月
大師著作《人間佛教叢書》出版,內容包含《人間佛教論文集》、《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》、《人間佛教語錄》、《人間佛教書信選、人間佛教序文選》等四套。
2008年5月
馬來西亞佛光山及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邀請自在音樂舞台工作室,將大師著作 《釋迦牟尼佛傳》改編為音樂劇,在馬來西亞國家劇院(Istana Budaya,KualaLumpur)一連演出11場。為慶祝國定佛誕節,國際佛光會也特邀菲律賓佛光山藝術學院,也首度在台公演英文版音樂劇《佛陀傳──悉達多太子》,以現代音樂劇,配合人間音緣樂曲,詮釋佛陀故事,融和宗教與藝術,演繹音樂劇新風貌。
2008年9月
星雲大師將個人著作稿費及版稅,悉數捐出,成立「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」,積極推動教育、文化、慈善等領域的公益工作。更發大願心,希望透過「一筆字」書法巡迴展出,籌募款項讓社會公益活動可以永久持續。
  • 20
  • 09
2009年1月
大師多部外文著作出版,尼泊爾文版《佛光菜根譚》,由國際佛光會尼泊爾協會出版。印尼文版《傳燈》,由美國國際翻譯中心出版。簡體字版《另類的財富》、《禪師的米粒》、《定不在境》、《點亮心燈的善緣》,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2009年2月23日
大師於電視中心開錄《僧事百講》節目,內容為佛門的知識與典故,由慈惠法師提問。共完成錄製一○四集。後經謄稿成書,於2012年4月,由佛光文化出版,全套六冊。
2009年3月31日
大師於《人間福報》發表「人間萬事」專欄,至今屆滿三年。後由香海文化結集出版,共十二冊。
2009年4月1日
《佛光大藏經・法華藏》出版,全套五十五冊,此藏是參考各版藏經及近代著述,收錄《法華經》及相關之經典、注釋、研究、傳記、感應等,加以標點斷句,校勘注解,並重新編排而成。
2009年4月16日
達拉斯當地美國華人閱報率最高的《達拉斯新聞》及《達拉斯時報》兩大中文報支持,自4月起,兩份報紙每周以半版的方式,刊登《人間福報》提供最新的資訊,版名分別為〈佛光緣〉、〈達拉斯人間福報〉。
2009年5月11日
大師出席2009年「第一屆星雲真善美新聞貢獻獎」公告記者會,由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主持。會中表示現在的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正面力量,真善美獎就是一種鼓勵,讓媒體能長期持續的向上發展。
2009年6月13日
大師獲得國立中山大學頒發「中山大學榮譽文學博士」,表彰在文化教育方面,創辦多所大學、中學及小學,對教育界有顯著貢獻,足為社會學習楷模,經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,依學位授與法之規定授與名譽文學博士學位,隨後親自為大師撥穗。
  • 20
  • 10
2010年1月13日
大師受邀到南京人民大會堂,出席由中華文化促進會、南京市人民政府、鳳凰衛視主辦的「智慧東方──二○○九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」,獲頒「中華文化人物」終身成就獎。
2010年4月23日
泰國「國會眾議院宗教藝術文化委員會」於阿育他耶汪蓮縣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大會議廳舉行「佛曆二五五四年第三屆佛教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」,由泰國僧王代表hramaharatchamangkalajaraya主持,大師獲頒佛教傑出奉獻金剛獎,成為奉獻獎首位獲獎國外華僧,由心定和尚代為前往領獎,有千餘人與會。
2010年5月
「2010第六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」首度移師至台北世貿一館舉辦。
2010年5月11日
大師應大陸文化部邀請,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」,此為數十年來第一位於該館展出書法作品的出家僧人,隨後並於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,以「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」為題演講。
  • 20
  • 11
2011年5月11日
由大師號召國內各領域菁英組成的「人間百年筆陣」,於台北道場舉行成立大會,大師親自頒贈聘書給筆陣成員。期待藉由《人間福報》這座媒體平台,供筆陣成員以「筆」的強大力量,帶領社會國家集體向上提升,與全民共同奮鬥「救台灣」!由柴松林教授擔任召集人,成員包括:高希均、楊朝祥、黃光國、南方朔、江素惠、朱雲鵬、蔣本基、張亞中,以及陳朝平,並有北京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徐泓出席觀禮。
2011年12月25日
為慶祝建國百年暨佛陀紀念館落成,一連七天,舉辦一系列活動,包括:佛陀紀念館「山門啟鑰地標灑淨典禮」、「佛陀紀念館暨各展覽館開幕暨祝禱世界和平兩岸和合典禮」、「千僧萬眾恭迎佛陀舍利暨舍利安座典禮」等。有總統馬英九、佛光山信徒總代表吳伯雄及十萬名信眾與會。
  • 20
  • 12
2012年4月27日
大師出席於大覺寺舉辦的首屆「中國宜興兩岸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」開幕式,這是由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政府主辦,宜興市旅遊園林管理局、西渚鎮政府、太華鎮政府承辦,雲湖風景區、《人間福報》、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協辦。五天的活動受到各方熱烈回響與肯定,之後年年舉辦,此對推動素食環保與促進兩岸交流,都產生極大的作用。
2012年9月
大師應國史館之邀,口述歷史《百年佛緣》,全套四冊由國史館出版。翌年四月,由佛光出版社出版增訂本,全套十六冊、一百六十萬字、一千六百張照片、四十八幅拉頁,並於國家圖書館舉行新書發表及相關圖像與書籍展覽。
  • 20
  • 13
2013年2月1日
大師創作〈佛陀,您在哪裡?〉詩,裡頭有七十多年尋找佛陀的心情告白。所謂「天下唯心,法界悠然,盡未來際,佛在心裡」,回顧往事,歷歷在目,最是感激佛陀與一切眾生的成就。祝願更多的有緣人,與佛陀接心。
2013年3月30日
大師應邀出席於宜興大覺寺舉辦的首屆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」,並以「人間佛教」為題發表主題演說。這是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辦,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。有人間佛教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慈惠法師、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、程恭讓教授,兩岸學者四十多人及南京大學禪修國學班學員兩百多人與會。
2013年5月13日
歷經十餘年編纂,共二十大冊的《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》正式發表。並捐贈給全國大專院校及全國圖書館典藏,由國立大學院校理事長李豐楙、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代表接受。此套書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歷經十二年編輯完成,被譽稱「補足上世紀世界佛教美術圖像的空白」,為佛教寫下歷史新頁。
  • 20
  • 14
2014年4月
星雲大師「一筆字書法大陸巡迴展」陸續於廈門博物館、泉州閩台緣博物館、鎮江博物館、上海中華藝術宮、大連現代博物館、山東博物館、杭州浙江美術館、廣西民族博物館等地展出,山東濱州、遼寧覺華島也由當地政府設立了「一筆字書法陳列館」。
2014年10月24日
由大師總監修、蔡孟樺小姐主編的《獻給旅行者365日──中華文化佛教寶典》出版,隔月簡體版出版。
  • 20
  • 15
2015年4月1日
由於慈濟園區開發事件波及佛教界受到媒體撻伐,大師以「貧僧有話要說」為題,在《人間福報》上發表文章,各方湧來回響近萬篇,因此將發表的四十說輯成《貧僧有話要說》,從回響中選出具有思想性、建設性的內容,編輯成《貧僧說話的回響》,兩本書一併贈送給社會大眾,期盼讀者能對人間佛教有正確的認識。6月5日正式出版。簡體字版10月底出版。
2015年4月18日
上海「星雲文教館」及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」上海辦事處正式揭牌啟用。
2015年5月8日
弟子滿義法師撰寫的《星雲學說與實踐》由天下文化出版。本書透過「佛性平等的立論根本、緣起中道的真理闡揚、自覺行佛的修行落實、轉識成智的生命圓滿」等四大綱目,把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做了體系性的整理,以此說明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,已經自成一門「解行並重、事理圓融」,是可以引領時代潮流、能夠幫助眾生圓滿生命的「思想學說」。
  • 20
  • 16
2016年1月16日
《人間佛教》學報・藝文雙月刊創刊號出刊,第一年將完全免費贈閱,以此作為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紀念。大師除撰寫〈發刊緣起〉,並發表二篇論文:〈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〉、〈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〉第一章「總說」,後面五個章節陸續刊登。
2016年5月
大師著作《人間佛教佛陀本懷》自1月起於《人間福報》第九版連續發表後結集出版。三個月後,簡體字版亦出版問世。

《世界佛教美術圖書大辭典》英文版問世,繼2013年中文版,經過有恆法師帶領,三年期間的翻譯、編輯後出版。
2016年8月
《佛光大藏經・唯識藏》出版,全套四十冊。
2016年9月
《佛光大藏經・本緣藏》出版,全套十九冊。
2016年12月
大師譯作英文版《佛教與自然生態》(Embracing Nature-Ecology from a Buddhist Perspective),榮獲美國獨立出版業二○一六年度「活在當下」自然環境項目「金牌獎」(Living Now Book Award-Evergreen Book Med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)。
繼往開來時期
2017年-2026年
  • 20
  • 18
2018年8月
大師葡文版《成佛之道》,日文版《人間佛教的行者──星雲大師》漫畫、韓文版《佛光祈願文》也問世了。再者,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妙光法師帶領團隊搜羅人間佛教專業用語,完成《人間佛教中英文辭彙選》,提供全球人士研究,並陸續在美加等地培訓英語弘法人才,加快佛教本土化腳步。
2018年10月10日
大師著作《佛法真義》套書出版,旨在探討現代人能否正確認知佛法,而不違背佛陀的真義?以此著作加以探究,加以宣揚,希望有志者,來為佛教重新做一次結集,避免個人私見、謬誤或迷信,通通都借用「佛說」名義,讓佛陀承擔,進而正本清源,讓佛陀真正的教化,普現在人間。
  • 20
  • 19
2019年3月7日
農曆2月初一,是大師出家紀念日,佛光山舉辦「信徒香會」,大師的新作《我不是「呷教」的和尚》也在這天出版。這是大師因病休養,停筆兩年後的首部著作,內容闡述他出家81年來,不靠佛教吃飯,始終堅持「佛教靠我」的信念,並立志做一個報恩的人。本書榮登一連數月的暢銷書排行榜外,更受到海內外人士、信徒的重視,紛紛召開讀書會,發表感言,短短5個月,逾711場,計有2萬900餘人參與。
2019年6月11日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簡體中文版新書發布會於南京圖書館舉行,大師應邀出席,並致贈《全集》予國家圖書館、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大學、北京師範、清華、上海的交通、復旦等十二所大學,以及中國佛學院、中國佛教協會。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陸彩榮表示:「《全集》堪稱一套認識佛教的智慧寶典,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,能為海峽兩岸甚至國際社會帶來正能量!」。
  • 20
  • 20
2020年8月
《佛光大藏經.聲聞藏》55冊出版,費時12年編輯,收錄《大毗婆沙論》、《俱舍論》等42部歷代重要部派論書及研究著作。
2020年9月17日
大師自傳電影《佛教靠我──人間佛教紀錄片》(The Future of Buddhism is in My Hands),入選兩項國際影展獎項,其一為Life-Off 2020影展,其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「葡萄牙國際文化傳承影展」之「二○二○最佳紀錄長片」,成為該影展第一部得獎的台灣紀錄長片。這部四十五分鐘的長片,記錄了大師開創佛光山(一九六七)以來,五十三年的人間佛教弘法足跡,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旗下的「遠見創意製作」歷時四年,足跡橫跨全球八個國家所拍攝完成。
  • 20
  • 21
2021年
為配合防疫措施,世界各地陸續封國封城、居家隔離,弘法方式也做些調整,由網路科技,線上舉辦各種弘法活動。其中多本大師翻譯著作也陸續出版,包括英、法、韓文《我不是「呷教」的和尚》,英文、法文、瑞典文、《佛法真義》,法文《六祖壇經講話》、《星雲說喻》,西班牙文《獻給旅行者365日──中華文化佛教寶典》,及選譯自《星雲法語》的越南文《幸福之道》等。除了《星雲大師雲端隨身聽》APP,並建置YouTube頻道、微信平台,以及人間衛視《Yun's Audible》APP的瑞典語版。2月份「泰華佛典翻譯中心」取得立案證書,泰文譯著也指日可待。
  • 20
  • 22
2022年3月3日
大師撰寫〈我願無窮〉一文,發表於「上海星雲文教館」的微信公眾號。大師回顧自己二十三歲由大陸到台灣,台灣人說他是「大陸來的外省人」;四十年後有因緣再從台灣回到大陸,大陸同胞說他是「台灣來的和尚」,於是大師以「地球人」自詡。儘管如此,大師感謝多年來兩岸同胞對他的愛護,他期許「人間佛教」的發展,能持續對國家做出貢獻;因為人間佛教是愛國愛教的宗教,有助於人民道德的增長、信仰的淨化、心靈的安定、社會風氣的改善。
2022年8月19日
欣逢大師九秩晉六生日,《星雲大師全集》增訂版適時出版,冊數由原有的三六五冊,增加為三九五冊,仍分十二大類,四千多萬字、五萬餘條目。
2022年11月
《人間福報》每日PDF頭版,被收錄至美國自由論壇網站,海外版遍及4大洲17個國家地區。
2022年12月
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》套書出版,共12冊,學者群分別從哲學、文學、宗教、社會學等各方面,將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系統化、專業化、學術化,肯定人間佛教經歷百年來的推進,必是引領佛教未來發展的一道光明。
  • 20
  • 23
2023年2月5日
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,享耆壽九十七歲。
2023年2月13日
僧信二眾、海內外人士逾五萬人,共赴佛光山參與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進行緬懷追思,總統蔡英文女士親抵會場獻花,行三鞠躬禮致祭,並頒發褒揚令,表彰星雲大師對國家、社會及宗教界之卓越貢獻,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接受。 2月19日 教育部長潘文忠,頒發「一等教育專業獎章」,表彰大師一生從事教育,為國培才的貢獻。
  • 20
  • 24
2024年5月16日
「佛光山文化入口網暨文化書城」網站上線,在數位時代e化電子書趨勢下,信仰提升仍有賴文字般若的傳播,承繼星雲大師1959年創立「佛教文化服務處」的初衷,提供文化出版服務,書城中書籍資料庫包含佛光文化、香海文化、學術研究、藝文出版、電子書等,及海內外出版中文及外文書籍,凡佛光山出版品皆可一站購足,並內含書摘、出版動態,藝文活動訊息、影音,在數位時代給愛書人更多方便的選擇,未來將持續提升進步,實現網路世界無遠弗屆,智慧法寶隨手可得,建構佛教文化弘法的新時代,為讀者在線上提供一處滌盡身心煩惱的清淨園地。

  • 客服專線:07-6561921 分機 1166 周一至週五 (非例假日) AM9:00-11:00 PM13:30-17:30
  • 活動刊登、投稿聯繫信箱:service@fgsbook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