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山文化出版的起源
星雲大師
文化就是在化心,感化你的心,
使你有所自覺,
有覺醒的人,自然與佛同在!
這才是文化真正的價值─
將人心導入正道,
就是人間佛教最重要的目標。
─星雲大師
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(一九二七─二○二三),生於江蘇省江都縣仙女鎮的一個務農之家,十二歲時在棲霞山禮志開上人批剃出家,接受傳統叢林教育,後來到台灣開創佛光山,是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、棲霞中興第五代弟子。

星雲大師青年時期初到台灣時,立意要「以文弘法」,經常在台灣的報紙、雜誌、電台撰文投稿。當時除了用「星雲」法名以外,用了最多的筆名是「摩迦」,即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,苦行第一,星雲大師自許像是大迦葉一樣行頭陀行,所以他把寫文章、為佛教作事,都當成是苦行的一種。一九五三年在宜蘭撰寫《釋迦牟尼佛傳》,乃至於一九四九年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期間所寫的《無聲息的歌唱》都是用「摩迦」為筆名,發表在《人生雜誌》上。大師認為寫文章要負「言責」,因此使用的筆名都公開讓人知道。

一九五四年駐錫於宜蘭,在雷音寺的斗室中,星雲大師寫《玉琳國師》時以「腳夫」為筆名,意味著願意為眾生做馬牛;寫《懷古慨今錄》時用「初參」,表示自己在佛教只是一個初學;在《覺世旬刊》寫雜感時,都叫「雲水樓主」,後來這些雜感、時論結集出書,就是後來的《覺世論叢》。
釋迦牟尼佛傳
十大弟子傳
玉琳國師
無聲息的歌唱
懷古慨今錄
覺世論叢
釋迦牟尼佛傳
悉達多太子養尊處優生活為什麼不快樂?年輕的太子走出尊貴身份與優渥人生,眼前是一條遙遠而迷惘的路,但是,他堅信他終將洞見生命的真相,為自己、為所有人找出亙古以來最重大的生命答案,也帶領了我們進入生命本質的更高境界。釋迦牟尼佛在星雲大師的心裡,認為是一位信仰的教主,是娑婆世界眾生最值得皈依的導師,因此大師以虔誠恭敬的心,亟於將這樣的感受傳達給這一時代的國人,星雲大師用行雲流水般的文字,帶領我們看見釋迦牟尼佛的覺者生涯,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路與生命。
十大弟子傳
佛陀時代皈依作為弟子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等,何止千萬?而當中最有名的十大弟子中,尊為佛子的羅睺羅,固然能完成他的密行,就是首陀羅族的剃頭匠優波離,在僧團中也有他崇高的地位;如無邊大海容納眾流的佛陀,言語稱讚不盡他的崇高,文字難以敘述他的偉大。末法時代我們慧根淺薄的眾生,可以從他們的事蹟中,來長養我們的信心。像十大弟子一樣,服膺佛陀救人救世的主義,體證佛陀指示的宇宙人生真理。
玉琳國師
本書以小說體裁寫成,記述玉琳國師一生事蹟,展現出佛教僧人不同形象,文采優美,深具文學性,加以故事情節生動,文情並茂,將僧侶修道心性如實展現,將佛子的求法心路歷歷鋪陳,法味雋永。本書出版時轟動一時,洛陽紙貴,之後陸續被改編為舞台劇、歌仔戲、電影、電視劇《再世情緣》,以及電台廣播等影音播出,實現大師「佛教藝文化、電影化」的理想。
無聲息的歌唱
本書中共收集二十篇,以散文體裁和各自物語的口氣,描述佛門常見二十種法器,於微言中見大義,於法器中見本懷。「物語」二字在日文中是「小說」或「故事」的意思,在中文中「物語」則是用「物的口氣」所講的話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作者站在「物」的立場上去代它說話,星雲大師欲將什麼是佛教?什麼不是佛教?說明清楚,針對化緣、經懺等不同觀念,釐清似是而非的觀念。站在關心佛教的角度,用文藝手法敢於刻劃指出歧義,表達大眾心聲,撰寫時之本懷是希望佛教徒能革除書中所提到的陋習,認清何為真正的佛教。
懷古慨今錄
「懷古慨今」,也就是「借古鑑今」之意,借歷代先賢道德高商、修行度眾等超然事蹟,讓今人學道可茲效法。這些勵志篇章,不僅是懷古之幽情,也是文化延續之根本。本書共有五百篇,三十二萬字,分為三冊,最初星雲大師以「初參」筆名發表於《覺世旬刊》共七十篇,而後以「昨非」之筆名,陸續在《普門雜誌》刊出,直至星雲大師全集編輯小組時,將此超過半世紀的寫作,作完整的結集。大師當初撰文,目的是鼓舞現代的僧伽大眾,緬懷古德風範,重要的是和他們的言行相應,同樣展現救世度眾的悲心,希望以此激起佛子們「佛教靠我」的決心和信念。
覺世論叢
自民國四十六年《覺世旬刊》創刊後,星雲大師便開始以不同主題連載發表社論及文章,例如創刊號起,以「我們的話」為題,寫了十二篇文章,而後「疏雨集」、「十日談」等不同的文章,象徵著當時前後共七、八年之間,星雲大師所看到的當代佛教縮影,有感而發而寫,彙整收集連載雜感共六十篇短餘,於一九六五年出版。
大師一生筆耕不輟,在大陸曾主編《怒濤月刊》,以及《徐報》的〈霞光〉副刊、《海潮音》,來台後編輯過《覺群》,為《覺生》、《菩提樹》、《自由青年》、「中央電台」寫稿。一九五一年應東初法師之邀,主編《人生》月刊,並發行過《今日佛教》、《覺世旬刊》、《普門雜誌》等。
覺世旬刊
從覺世到普門
普門雜誌
覺世旬刊
《覺世》取「覺人救世」之義,肩負弘法利益眾生的使命,承擔續佛慧命、播撒菩提種子的責任,於一九五七年四月一日由張少齊居士創辦,發行人為張若虛居士,大師擔任總編輯,負責所有徵稿、改稿、寫稿、編排、校對,乃至發行工作。一九七七年《覺世》改為雙軌並行,每月初增加雜誌版,同時維持報紙的發行,兩年後,雜誌改版為《普門月刊》。
從覺世到普門
發行二十年的《覺世》,從1977年起改雙軌並行,每月初增加16開雜誌版,同時維持報紙發行。兩年後雜誌改版為《普門月刊》。

1986年《覺世》為使讀者攜帶方便,做了歷史性變革,將四開報紙改為三十二開袖珍本,採贈閱方式,傳遞佛光山相關訊息活動,扮演海內外幾百萬信徒溝通的橋樑。1995年再度改版,以月刊方式。發行四十餘年未曾間斷。直至2000年4月1日併入《人間福報》〈覺世副刊〉,繼續為讀者服務。
普門雜誌
一九七七年發行二十年的《覺世旬刊》,增刊發行雜誌版的《覺世月刊》問世後,各方反應良好。為擴大佛教刊物的弘化功能,一九七九年十月星雲大師以「提倡人生佛教、建立人間淨土」為宗旨,創辦佛教第一本綜合刊物《普門雜誌》。取觀世音菩薩「普門示現,應機度化」之意,以求做到上契如來佛法義理,下應廣大眾生根機,願為一切有情眾生之依怙,將佛法帶入生活,使人間成為淨土。
內容以佛教的、哲學的、文學的、生活的、大眾的、綜合的風格為走向,流通廣泛遍及世界及中國大陸。悠悠歲月共二十一年至兩千年告停,同一時間創辦具備文學性、通俗性且每日發行的《人間福報》,《普門雜誌》則轉型為學術性質雙月期刊《普門學報》。同年馬來西亞佛光文化推出簡體字版《普門雜誌》馬新版,首創佛光山簡體字發行之刊物,以豐富內容、專業精美版面設計,持續耕耘開拓不同地區佛教文化工作,期許諸有情眾生能有無盡的光明和法喜,電子版《e普門》於二○二二年全面開放讓大眾免費閱讀,迄今不衰。
《普門學報》自二○○一年一月起,每逢單月出刊,至二○一○年十二月停刊,歷經十年,共發行六十期。二○一六年一月份,大師決定復刊,繼續以雙月刊方式和各位讀者見面,改名為「《人間佛教》學報‧藝文」,內容除了學術性專文以外,還有散文、小說、報導文學,甚至漫畫等各種文學體裁。大師期許這份刊物兼具佛學和藝文,能老少咸宜、深淺具備,僧信都能人手一本,讓今日世界大家所信仰的佛教就是一個人間佛教。
大師同樣在一九七七年成立「佛光山大藏經編修委員會」,邀請國內外學者,將大藏經做新式標點、分段、註解、排版,重新付印,目前已完成《阿含藏》、《禪藏》、《淨土藏》、《般若藏》、《法華藏》、《圖像藏》(《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》)、《唯識藏》、《本緣藏》、《聲聞藏》。一九九五年,大師為把佛教作有系統而完整的介紹,著手編撰十冊的《佛教叢書》;隨後十二冊的《佛光教科書》相繼出版。一九九七年出版《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》,同時發行《佛光大辭典》光碟版。一九九八年設立佛光衛視(現在更名為人間衛視),二千年創辦佛教第一份日報《人間福報》:二OO一年成立「法藏文庫」,收錄海峽兩岸有關佛學的碩、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,輯成《中國佛教學術論典》與《中國佛教文化論叢》各一百冊。
延續至今,佛光山的文化事業,不但從文言到標點、從經典到白話、從生澀到易解,而且從平面到有聲,出版的種類包括報紙、雜誌、辭典、藏經、電影、卡通、音樂、歌曲、小說、繪本、漫畫、電子書等。
除了經典、叢書的出版之外,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經常舉辦國際性的佛教學術會議,於世界各地廣設圖書館、佛光緣美術館,成立「梵唄讚頌團」,把佛教梵唄帶上國際舞台,傳揚至西方等國家,寫下東西文化交流史上最生動的一章。
星雲大師全集
大師一生編印的書籍不只幾千萬字,發行不只幾千萬本,願力宏偉,慈悲廣大,佛學深厚,解行相應,對佛教貢獻可謂甚偉,以此因緣,結集大師重要著作重新編排造冊,系列性分別別類,二○一六年初版三六五冊,二○二三年增訂版三九五冊,種類豐富一應俱全,十二大類依序為:經義、人間佛教論叢、教科書、講演集、文叢、傳記、書信、日記、佛光山系列、佛光山行事圖影、書法、附錄等,兼備廣度與深度,記錄大師一生弘法的行佛歷程,從《星雲大師全集》可以認識星雲大師,也可以了解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現況。
星雲大師一生雲水三千
國內外弘化,大小開示、弘講、授課、演說近五千場;主持會議、座談、皈依、傳戒等法會活動超過一千場。由於全方位的弘化,人間佛教獲得普世的肯定,成為當代社會的思想主流,此對「自心和悅、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、社會和諧、世界和平」的促進,都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星雲大師在《百年佛緣》中曾提到:
「有記者問過我,
為什麼熱愛文字編輯,終身不輟?」
「因為文字是生生不息的循環,是弘法的資糧,人不在,文字還在。一個人因為一句話而受用,這輩子,乃至下輩子,都會對佛教有好感。透過文字媒介,不只是這個時代,不只是這個區域的人,都可以接觸到佛陀偉大的思想,幾千、幾萬年以後,此星球、他星球的眾生,也可以從文字般若中體會實相般若的妙義。」

  • 客服專線:07-6561921 分機 1166 周一至週五 (非例假日) AM9:00-11:00 PM13:30-17:30
  • 活動刊登、投稿聯繫信箱:service@fgsbooks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