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──楊照
歷史小說極其難寫,光是要合格,作品就必須既有小說又有歷史,而小說與歷史在基本精神與追求上,卻有著根本矛盾之處。
歷史必須求真,雖然注定無法完全還原過去的事實,卻要盡可能透過留下來的種種資料進行比對、拼湊,提供一個最接近事實的說法。相反地,小說的本質是虛構,小說存在的根本意義與價值,在於我們人類的好奇心範圍遠超過現實、事實所能限制的。也因而小說要盡量寫出從現實、事實中無法得知的,甚至是現實、事實中所不存在的。
如何折衷這兩項相反要求,決定歷史小說的功能,是作者必須面對的艱難挑戰,往往也是決定作品是否有價值的關鍵因素。這次得獎的三篇歷史小說,剛好呈現了三種不同立場,部分也因為實踐立場的不同難易程度,決定了作品的成就高下。
「長春月明」選擇以小說來刻畫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內在。相當程度上是以小說虛構之筆,去補充一九四五年滿洲國倉皇終結之際,涉及此事的幾位人物他們的主觀經驗與感受。在一般的歷史敘述中,我們只能得知人物的行為,藉由小說來滿足我們對於其背後動機、心情與種種掙扎痛苦的好奇。
「月下渡海」則是以小說虛構創造了介入在歷史時刻的人與事,以此來捕捉那個大時代的衝擊改變。人物是虛構的,在佛寺裡教游泳、學游泳的事件是虛構的,然而人物與事件所在的「文化大革命」山雨欲來時代氣氛是歷史性的,還有,政治與宗教間、個性與群性間的衝突張力,也具備歷史性的真實。換句話說,在這篇作品中,小說不是為既有的歷史敘述服務,毋寧是以小說擴充、開展了歷史觀點。
首獎「我們都是吹牛大王」則更進一步,以小說挑逗、挑釁、挑戰了歷史敘述。我們今天視為堅實歷史的知識,究竟是如何形成、如何確立的?在這樣的歷史事件從現場經驗轉化為語言或文字資料時,是誰用什麼方式決定了該凸顯什麼又該刪除什麼?在每個歷史敘述的起源處,會不會其實都摻夾了一份講故事的衝動?那我們將這樣說出來、記錄下來的故事鄭重其事當作歷史,沒有問題嗎?尤其是涉及像「漢奸」這樣的歷史,豈不是必然帶著那個時代的故事眼光來看什麼是「漢」、什麼是「奸」,換了不同時代,那樣的說法還能算是歷史?還是變成了在某段時光中的「吹牛」?
本書是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短篇歷史小說類得獎作品集,收錄首獎〈我們都是吹牛大王〉、貳獎〈月下渡海〉、叁獎〈長春月明〉,作者依序為秦肇、懋透影、詹雅量。
〈我們都是吹牛大王〉以中日戰爭時期上海孤島為背景,探問歷史的真實與人物評價上的忠奸問題;〈月下渡海〉寫文革期間佛寺之難以及青年僧護教與度越之舉;〈長春月明〉寫清末皇族的輾轉流離。雖各有立場,反思的力度亦有強弱,惟共有面對歷史的誠敬之心。
作者
‧秦肇/巴黎Portier遠東藝術專家鑑定工作室,鑑定專家
作品名稱:我們都是吹牛大王
學歷:碩士
經歷:
・二O一O至二O一二年巴黎IESA高等藝術學院「優秀畢業生」榮譽畢業
・二O一二年至今 任職于巴黎Portier遠東藝術專家鑑定工作室
・二O二三年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《眾價之上》,浙江大學出版社
‧懋透影/自由工作者
作品名稱:月下渡海
學歷:大學
經歷:
・臺北文學獎首獎
・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叁獎
‧詹雅量/自由創作者、作詞人
作品名稱:長春月明
學歷: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
經歷:
・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短篇歷史小說叁獎
總序──李瑞騰
序──楊照
首獎──秦肇 我們都是吹牛大王
評審評語──楊照
獲獎感言
貳獎──懋透影 月下渡海
評審評語──李金蓮
獲獎感言
叁獎──詹雅量 長春月明
評審評語──王瓊玲
獲獎感言